mc1000同步软件 mc1000
摘要:迅宝mc1000通过什么软件连接电脑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
发布日期:2020-10-21迅宝mc1000通过什么软件连接电脑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
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
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
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
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
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将可视电话和半导体泡存储技术结合,设计了可以数码相机沿半导体表面传导电荷的“电荷‘泡’器”(Charge “Bubble” Devices),率先发明了CCD器件的原型。
当时发明CCD的目的是改进存储技术,元件本身也被当作单纯的存储器使用。
随后人们认识到,CCD可以利用光电效应来拍摄并存储图象。
1970年,贝尔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
CCD阵列是由喷气推进实验室于1972年研制成功的,尺寸是100*100像元。
商业CCD也在同一时期由 Fairchild公司推出。
当时的CCD增益非常低,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比照相底片稍高。
1975年,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一个孩子与小狗的黑白图像被CCD传感器所获取,记录在盒式音频磁带上。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获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影像行业的发展就此改变。
30年过去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背后的发明者来到中国,为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也用他敏锐地洞察力展望数码影像的未来。
赛尚(Steven Sasson)1973年硕士毕业后即加入柯达,成为一名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
1974 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
次年,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他也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不用胶片来拍摄影像,其原型产品只有1万像素,成像非常粗糙。
谈到那段历史,赛尚还记忆犹新:“在当时,数码技术非常困难,CCD很难控制,A/D转换器也很难制造,数码存储介质难于获取,而且容量很小。
当时没有PC,回放设备需要量身定做。
这些难点让我们用了1年的时间才安装完这台相机。
”数码相机对当时的柯达而言是一个很小的项目,由于决定采用数码方式,所以相机中没有太多移动的机械,赛尚和两个技术工程师就完成了这个项目。
在选择可以移动的数码存储介质时,赛尚希望其存储量可以与35mm胶卷的拍摄数量差不多,所以最后采用了通用的卡式录音磁带,基本可以存储相当于一个胶卷的30张照片。
“很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新鲜的,这台原型机的电路板可以打开,一边拍摄,一边调整。
”赛尚仿佛又回到了实验室中。
“当原型机第一次展示给投资者时,他们询问这种产品何时可以成为消费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这种产品才会走进普通消费者家庭。
”赛尚的判断相当准确,数码相机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达实验室产生了1千多项与数码相机有关的专利,奠定了数码相机的架构和发展基础,让数码相机一步步走向现实。
1989年,柯达终于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数码相机。
九十年代的数码相机 (一)早期产品1981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
这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快闪存卡的Fujixs(富士克斯)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1P、富士DS-X、东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产品1991年柯达试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东芝公司发表40万像素的MC-200数码相机,售价170万日元,这便是第一台市场出售的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商用数码相机DC40正式面世。
1995年2月卡西欧发表了25万像素、6.5万日元的低价数码相机QV-10,引发了数码相机市场的火爆。
1995年佳能EOS·DCS3C问世,同年还推出EOS·DCS1C,开始了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发展的历史。
1995年正式拉开了相机数字化的序幕。
为迎接数码相机的到来,柯达公司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
1995年世界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只有41万;到1996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81万像素,数码相机的出货量达到50万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万像素,数码相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
1996年奥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
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后参与了数码相机的研发与生产,各自推出数码相机。
1997年11月柯达公司发表了DC210变焦数码相机...
什么是以太网?为什么要叫做“以太”网?
CDMA放到GSM里面没有用的,没有信号,数据的编码方式都不一样。
GSM数字网:GSM: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网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又称 “全球通”,很多公司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 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我国自1994年底开始, 在十多个省市筹建GSM蜂窝移动通信网,其发展势头世人皆叹,到现在GSM数字网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 (区、市),300多个地区和2000多个县市,并可与40多个国家实现漫游。
GSM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时分多址(每个用户在某一时隙上选用载频且只能在特 定时间下收信息),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 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底等。
因此其话音清晰,保密容易,能提 供的数据传输服务较多。
GSM网能支持的用户数量为模拟网的1.8-2倍。
由于GSM发展极快,在其900MHZ频段满以后,又开辟了GSMl800频段,手机工作在900MHZ和1.8GHZ频 段以及GSM1900MHz等几个频段。
GPRS: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中文为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 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 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录”、 “高速传输”、“自如切换”的优点。
通俗地讲,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 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虽然GPRS是作为现有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的过渡技术,但是 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由于使用了“分组”技术,用户上网相对稳定,避免了不必要的短线带来的困扰。
此外,使用GPRS上 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 话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
从技术上来说,声音的传送(即通话)继 续使用GSM,而数据的传送便可使用GPRS,这样的话,就把移动电话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而且发展GPRS技术也十分“经济”,因为只须沿用现有的GSM网络来发展即可。
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 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
TDMA:TDMA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缩写,这是一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址)来提供无线数字服务的技术,它代表的是一种移动电话系统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TDMA 把一个射频分成多个时隙,再把这些时隙分给多组通话。
这样,一个射频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数据频道, 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今天的D-AMPS和GSM系统的基础。
GSM数字机和模拟手机话音相比 GSM数字手机的话音是被数字化之后才在无线信道上传送的,它不像模拟移动电话那样容易被干扰, 因此通话时话音清晰、干扰小。
但是,因传送的是数字化的话音,也存在话音有些失真的缺点。
机时 模拟手机的话音失真度比GSM数字机要好。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开发更先进的话音数字化编码技 术,以降低GSM手机的话音失真度。
CDMA数字网: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 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 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 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
业内运营者们正努力在他们的系统中增加用户数量,降低每位用户的费用,创造更大的利润并积极加 强市场渗透。
码分多址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字通信技术之一。
其优势为: 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简化网络规化 提高通话质量 增强保密性 提高覆盖特性 延长用户通话时间 软音量和“软”切换 上网速度更快 目前国内采用CDMA技术的“中国长城移动通信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开通。
CDMA是数字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美国是发源地并且应用最广泛。
CDMA手机话音清晰,接近有线电话, 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
CDMA手机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CDMA手机采用了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 (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用CDMA网络,运营商的 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 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超过GSM网络约4倍;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 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GSM1X:所谓GSM1X就是指支持两种制式网络的双模手机,主要有GSM/PHS与GSM/CDMA两种双模手机, 比GSM/GPRS大大提高了上网的速度,其中GSM/PHS手机目前仅有Sanyo的PDG-G1000(...
啥也没有,啥都不懂,只有电脑一台,怎么去搞嵌入式LINUX的开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产品的普及,以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技术(3C)合一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everything connecting, everywhere computing)正在将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
一、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是可裁剪的,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最典型的特点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拥有各类形形色色运用了嵌入式技术的电子产品,小到MP3、PDA等微型数字化设备,大到信息家电、智能电器、车载GIS,各种新型嵌入式设备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通用计算机。
这也难怪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1999年1月访华时就预言,4~5年后嵌入式智能工具将成为继PC机和Internet之后计算机工业最伟大的发明。
1.1 历史与现状 虽然嵌入式系统是近几年才开始真正风靡起来的,但事实上嵌入式这个概念却很早就已经存在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种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少说也有了近30年的历史。
纵观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无操作系统阶段 嵌入式系统最初的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大多以可编程控制器的形式出现,具有监测、伺服、设备指示等功能,通常应用于各类工业控制和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中,一般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只能通过汇编语言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运行结束后再清除内存。
这些装置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嵌入式的应用特点,但仅仅只是使用8位的CPU芯片来执行一些单线程的程序,因此严格地说还谈不上"系统"的概念。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
由于这种嵌入式系统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因而曾经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却无法满足现今对执行效率、存储容量都有较高要求的信息家电等场合的需要。
简单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工艺水平的提高,IC制造商开始把嵌入式应用中所需要的微处理器、I/O接口、串行接口以及RAM、ROM等部件统统集成到一片VLSI中,制造出面向I/O设计的微控制器,并一举成为嵌入式系统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新秀。
与此同时,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也开始基于一些简单的"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大量高可靠、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如Power PC等),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
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
实时操作系统阶段 20世纪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制造、数字化通信和信息家电等巨大需求的牵引下,嵌入式系统进一步飞速发展,而面向实时信号处理算法的DSP产品则向着高速度、高精度、低功耗的方向发展。
随着硬件实时性要求的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始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主流。
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和扩展性。
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已经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面向Internet阶段 21世纪无疑将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到各种网络环境中去的呼声自然也越来越高。
目前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还孤立于Internet之外,随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以及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才是嵌入式技术的真正未来。
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如下新的显著变化: 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嵌入式操作系统自身结构的设计更加便于移植,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持更多的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
通用计算机上使用的新技术、新观念开始逐步移植到嵌入式系统中,如嵌入式数据库、移动代理、实时CORBA等,嵌入式软件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类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迅速发展,由于具有源代码开放、系统内核小、执行效率高、网络结构完整等特点,很适合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需要,目前已经形成了能与Windows CE、Palm 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有力竞争的局面。
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随着Internet...
国产电视剧一般都是用哪些摄像设备拍的?
电视台使用的设备通常都是专业磁带摄像机,并不区分国产电视剧或进口电视剧。
一般电视剧使用的设备清晰度为700线(如果非要用电脑显示术语来表达,就是1400*625像素),这些设备世界上也就只有数家在生产,我国有许多台使用的是日本一些公司的,型号很多,价格十分昂贵,给你列举一下常用设备吧: 序号 型号 品牌 名称 参考价(RMB) SONYDVCAM系列 1 DSR-250P SONY DVCAM摄录一体机 42,000.00 2 DSR-370P SONY DVCAM摄录一体机 75,000.00 3 DSR-570WSP SONY DVCAM摄录一体机 108,500.00 4 DSR-PD100AP SONY DVCAM便携式摄录一体机 17,000.00 5 DSR-PD150P SONY DVCAM手持摄录一体机 27,500.00 6 DSR-11 SONY DVCAM便携式录像机 35,000.00 7 DSR-70AP SONY DVCAM膝上型录像机 75,000.00 8 DSR-85P SONY DVCAM编辑录像机 65,000.00 9 DSR-1600P SONY DVCAM编辑放像机 45,000.00 10 DSR-1800P SONY DVCAM编辑录像机 55,000.00 11 DSR-2000P SONY DVCAM编辑录像机 98,000.00 12 DSR-DR1000P SONY DVCAM硬盘网络录像机 125,000.00 数字Betacam系列 1 DVW-707P SONY 数字Betacam摄录一体机 260,000.00 2 DVW-709WSP SONY 数字Betacam摄录一体机 320,000.00 3 DVW-790WSP SONY 数字Betacam摄录一体机 365,000.00 4 DVW-250P SONY 便携式数字Betacam录像机 190,000.00 5 DVW-500P SONY 数字Betacam编辑录像机 265,000.00 6 DVW-A500P SONY 数字Betacam编辑录像机 291,000.00 7 DVW-510P SONY 数字Betacam编辑放像机 200,000.00 8 DVW-A510P SONY 数字Betacam编辑放像机 230,000.00 9 DVW-522P SONY 数字Betacam编辑放像机 125,000.00 10 CA-701 SONY 摄像机适配器 43,000.00 11 CA-755P SONY 摄像机适配器 86,500.00 Betacam SX系列 1 DNW-90P SONY Betacam SX摄录一体机 261,000.00 2 DNW-90WSP SONY Betacam SX摄录一体机 310,000.00 3 DNW-7P SONY Betacam SX摄录一体机 169,000.00 4 DNW-65P SONY Betacam SX编辑放像机 116,800.00 5 DNW-A65P SONY Betacam SX编辑放像机 141,500.00 6 DNW-75P SONY Betacam SX编辑录像机 140,000.00 7 DNW-A75P SONY Betacam SX编辑录像机 175,000.00 8 DNW-A25P SONY Betacam SX便携式数字编辑机 132,000.00 9 DNW-A28P SONY Betacam SX便携式数字编辑机 137,000.00 10 DNW-A220P SONY Betacam SX便携式数字编辑机 229,000.00 11 DNW-A225P SONY Betacam SX便携式数字编辑机 235,000.00 MPEG IMX系列 1 MSW-900P SONY MPEG IMX摄录一体机 290,000.00 2 MSW-M2100P SONY MPEG IMX多格式放像机 220,000.00 3 MSW-M2000P SONY MPEG IMX编辑录像机 260,000.00 4 MSW-A2000P SONY MPEG IMX编辑录像机 240,000.00 5 MSW-2000 SONY 多格式码流转换器 6 MSB-2000 SONY 多格式码流转换器 7 J-1/901 SONY 小型放像机 8 J-1/902 SONY 小型放像机 9 J-2/901 SONY 小型放像机 10 J-2/902 SONY 小型放像机 11 J-3/901 SONY 小型放像机 12 J-3/902 SONY 小型放像机 高清视频制作系列 1 HDW-F750P SONY 高清摄录一体机 470,000.00 2 HDW-F900 SONY 高清多格式摄录一体机 690,000.00 3 HDW-F500 SONY 高清多格式演播室录像机 450,000.00 4 HDW-2000 SONY 高清多格式演播室录像机 300,000.00 5 HDC-950 SONY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 510,000.00 6 HDC-900 SONY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 610,000.00 7 HDCU-900 SONY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控制单元 180,000.00 8 HKCU-901 SONY 摄像机控制单元 48,000.00 9 HDC-930 SONY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 演播室/EFP摄像机 1 DXC-D35P SONY 标清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 73,000.00 2 BVP-900P SONY 标清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 191,000.00 3 BVP-950P SONY 标清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 112,000.00 4 BVP-9500WSP SONY 高速摄像机 491,000.00 5 CCU-TX7P SONY 摄像机控制单元 35,000.00 用于DXC-D35P 6 CCU-M5AP SONY 摄像机控制单元 147,000.00 用于DXC-D35P 7 CCU-700AP SONY 摄像机控制单元 123,000.00 用于BVP-900P/950P 视频处理产品 1 DVS-2000C SONY 视频切换台 132,000.00 可选内置特技 2 DFS-700AP SONY 多功能数字特技切换台 118,000.00 显示设备 1 PVM-14N6E SONY 14"带RGB监视器 6,000.00 2 PVM-14M2E SONY 14"分量监视器 10,800.00 3 PVM-14M4E SONY 14"分量监视器 13,800.00 4 PVM-9040 SONY 9"监视器 9,000.00 5 PVM-9041 SONY 9" 便携监视器,交直流两用 13,800.00 6 PVM-20N6E SONY 20"复合监视器 11,500.00 7 BM-H2000PN JVC 20"分量,750清晰线 10,900.00 8 BM-H1400PN JVC 14"分量,750清晰线 8,800.00 9 BM-1400PN JVC 14"分量,620清晰线 8,800.00 10 TM-290ZE JVC 29"分量,700清晰线 14,800.00 11 TM-2100E JVC 21"分量,550清晰线 8,800.00 12 TM-2100PN JVC 21"分量,450清晰线 7,800.00 13 TM-1700...
matlab PC与PC间串口通信程序
基于TCP/IP的多线程通信及其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80C196KC微处理器的高速串行通讯 IRIG-E标准FM-FM解调器的有关技术 三一重工CIMS网络系统的设计 分布式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中国民航AFTN电报网网关系统的开发 数字语音混沌保密通信系统及硬件实现 网络通信中的基本安全技术 一种高码速率的微波锁相调频源 WIN95下虚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开发 Java的线程机制 北京公交GPS车辆监控系统研究 GPS车辆追踪系统的实现 扩频E2无线中继器的设计 TMS320C30系统与PC104进行双向并行通信的方法 用蛀洞路由器ST_C104构造全互连多机并行系统 FPGA在多进制正交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DTMF远程通信的软硬件实现技术 基于SONET的ITS通信系统 用PLC实现的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参数采集系统 在VC++中利用ActiveX控件开发串行通信程序 CEWayPL-III电力线载波模块及其应用 公用电话网远程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光传输无人值守站计算机远程监测系统的研制 实现ANINC 429数字信息传输的方案设计 软件无线电中DSP应用模式的分析 基于LonWorks 网络的PID控制节点的设计 关于上Internet网和TCP/IP协议的实用技术 一种新的VDSL技术 无绳自动答录电话机的系统设计 小封装MT-RJ收发器的实际应用 网络开关盒电路 MCS-51系列单片机在SDH系统中的应用 在Internet网上提高传输视频实时性的研究 使用E1接口实现集群系统与PSTN的互联 变速率CDMA系统软件无线电多用户接收机 利用GSM短消息业务实现GPS车辆监控 多功能调制芯片Stel-1109的原理及应用 RS-485网络设计降低功耗问题 含简体中文字库的集成化液晶显示器模块 单收/单发RS-232接口芯片 ADM101E及其应用 远程机器人监控系统的研制 基于公用电话网的电信交接箱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模块化联合码率控制技术 防火墙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多项服务质量的组播路由算法 GPS接收机射频IC 把网络引进嵌入式控制系统 IP电话及其在线缆调制解调系统上的应用 多路数据总线仿真软件的设计 TDMA数字卫星通信加/密系统接口管理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通信系统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与防护 低功耗接收机中频子系统芯片AD607 利用TL16C750实现DSP与PC机的高速串行通信 SA9500/SA9502双边带CDMA/AMPS下变频器的应用研究 利用FPGA技术实现数字通信中的交织器和解交织器 采用ISP器件设计可变格式和可变速率的通信数字信号源 IrDA红外通信在导航仪中的应用 一卡通邮政综合服务系统 一种用于SDH光纤传输系统设备时钟的数字式锁相环 短距离高可靠无线数据通讯装置 在衰落移动信道中国象传输的神经网络译码方法 串行数据标准的选择与使用 Internet音频技术概述 LVDS在通信系统背板设计中的应用 基带信号处理芯片组件AD20msp425 网络化仪表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GSM间的切换问题 用单片机控制DDS实现短波跳频系统的调制 基于SC6121芯片的足球机器人红外线通信系统 结合电力线载波和电话通信的报警网络系统 基于TMS320C6201的多通道信号处理平台 基于AD8016的ADSL线路驱动电路的设计 带有集成电压调节器的CDMA发信机中频子系统芯片AD6122 2.4~2.5GHz ISM频段WLAN用CO设计 用于3V GSM双频移动电话的功放解决方案 单芯片300波特调制解调器 Trimedia DSP芯片在视频通信中的应用 用于无线通信的CDMA/FM下变频混频器RF2456 带有集成电压调节器的CDMA接收机中频子系统芯片AD6121 计算机串行通信的环路实现方案 异步FIFO设计 利用高速、大容量FPGA的片上RAM实现155Mbps ATM ISDN终端和终端适配器 带PCI接口的ISDN S/T收发器 移动数字图像扩频通信系统 基于电力线和射频通信的扩频载波技术 纯软件实现单片机远程通信 RS-485通信卡及其应用 EtherLoop 技术 POTSWIRE VDSL技术 GPS PC卡参考设计 基于Compact PCI的通信公共平台 自动功率控制 无线应用领域位流到天线的信号发送 DDS在正交调制技术中的应用 GSM短消息在GPS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TMS320C6416特点及其在3G基站中的应用 基于S7600A的嵌入式系统Internet接入方案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寻位制造系统 使用网络处理器实现IP网络的QoS 基于VDSL的以太网的设计与实现 通用串行总线在分组无线网中的应用 感应通信的应用研究 在应用系统中嵌入WWW服务功能的实现方法 船载交换式网络使用双冗余网卡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基于nRF401的PC机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 VxWorks网络协议栈的MUX接口 基于“网络通”的以太网家庭数据终端 基于CPLD的串并转换和高速USB通信设计 信息家电网络技术 数字正交上变频器AD9857在高频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卫星IP广播的准同步主从式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upiter”GPS接收机的应用设计 MHW7222A型放大器在校园CATV干线系统改造中的设计与应用 54x系列DSP与计算机并口通信的设计方案 CAN总线分布式系统适配卡和控制单元设计 SJA1000在CAN总线系统节点的应用 USB/IrDA桥控制芯片STIr4200S 利用16C554实现主从式单片机远距离通信扩展 嵌入式Internet技术应用 用插值调整法设...
Office365能为公司提供什么啊?
这个需要统计你们公司人员数量、电脑数量、移动装置数量才能计算。
Office365本来是online产品,随时需要连接网络的。
如果你是公司,请直接联系微软,微软会给你数据做对比的。
包括价格、性价比等等。
我们公司计算2000人公司,1000多台电脑是不划算用这个产品的。
Office365销售服务热线:400-8822-059微软商城:http://www.microsoftstore.com.cn/office?WT.mc_id=MSCOM_ZH_CN_HP_Shop_Office对于企业来说,公司里面的文件数据保密性,微软也不敢承诺你放在他们服务器上的文件会泄密。
Office365 是Online产品,随时和各种移动设备接轨,都可以使用,存放在他们上的文件安全压根就没有保障。
对于公司机密或者一些客户敏感信息的很容易泄漏,所以不能存放在云端(Office365云端)。
如果是一些普通公司,公司内部没有什么秘密,文件很不重要。
这种的可以考虑。
既然是公司使用,那就只能购买企业版:企业版Office 365有两种版本:小企业版本和企业版本,对于员工数在25人以内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每位用户每月的使用费用为6美元或5.25欧元;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每位用户每月只需2美元或1.75欧元。
Office 365企业版本还提供了另一种选项,那就是Office专业增强版(Professional Plus)桌面软件,每位用户每月费用为24美元或22.75欧元。
功能里面包括:Exchange Online基于Exchange 2010,每个Exchange Online账户可以获取25GB存储空间,你还可以发送25MB大的附件,该服务内置杀毒和反钓鱼工具,帮助保护用户的网络安全。
你不需要购买、升级以及部署硬件,以此来控制电子邮件在公司中所花费的总成本。
并且会获得到有关于Exchange的相关更新以及7x24小时的全天候IT电话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Office 365 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任何的硬件成本,因为像本地与Office 365同步所需要的的活动目录域控等都是还需要硬件成本的。
[2]SharePoint Online毫无疑问是基于SharePoint 2010,能为Office 365用户提供在线版本Word、Excel、PowerPoint和OneNote,并且支持与桌面版本Office的协作。
Lync Online则提供与Office Communicator桌面工具完全相同的PC音频、视频和协作工具关于Office365套餐方面请参考:http://www.microsoft.com/china/office365/smblanding.aspx?WT.mc_id=O365_BrandzonePage_SL&WT.srch=1&CR_CC=200331340&smt_b=C0B0A0908070605978BF10C售价方面可以联系经销商:http://uc.sundns.com/了解Office365的功能介绍方面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JYrhXINuSLdi7CTdsH2xxKZ-ThJjwvCj-97RB96i-A5mTZ2fxFx3uC-uiwtQkWB9TibILIFICm6oA87geeZDTcZWOERvV2fK8A6Q5w3R_bGE8zAeDUyUUDGQ9vcycx0 展开
- 上一篇:rpm软件包制作 rpm软件包
- 下一篇:.v2i打开软件 ai文件用什么软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