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卖软件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的案例分析 - 电脑 - 【南平电脑网】_南平电脑维修_南平笔记本电脑维修_监控安装_市区上门维修
公司动态

网络卖软件诈骗案例分析 网络诈骗的案例分析

摘要:跪求网络诈骗的案例 三、劳务诈骗:余小姐毕业于某外语学院,工作之余一直想做兼职。一次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招翻译,她发信应聘,对方先发来一篇文章让她翻译,随后就“正式录用”了。双方通过网络传递文件,约定...

发布日期:2020-09-25

网络卖软件诈骗案例分析

跪求网络诈骗的案例

三、劳务诈骗:余小姐毕业于某外语学院,工作之余一直想做兼职。

一次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招翻译,她发信应聘,对方先发来一篇文章让她翻译,随后就“正式录用”了。

双方通过网络传递文件,约定每月底按工作量付酬。

于是余小姐为对方翻译了不少文件及技术资料,但到了该结算酬劳时,对方却迟迟不将钱汇入她提供的账号。

余小姐发信去询问也再没答复,这才知道是白干了。

四、情感诈骗:中国人有扶危救难的传统,一方有难,总会有八方来支援。

可惜这良好的传统也正在被某些网上骗子利用。

他们往往会写一封感人至深的求助信,通过群发系统在网上到处散发。

在信上可能会有一个子虚乌有的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床上等待你的援手,或者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因种种原因需要您无私的援助。

有时他们甚至还会在网上建立一个主页专门来报道这件事,把故事编得好像真的一样。

善良的人们往往不加防备,纷纷慷慨解囊,不料却中了骗子的圈套。

五、交友诈骗:不少人喜欢在网上交友、聊天。

一些骗子经过精心包装,在网上粉墨登场。

这些人在网上专门盯着那些菜鸟下手,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才学、风趣,把菜鸟玩弄于掌握之中。

等到时机成熟,他会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向菜鸟大吐苦水“如今生意难做,自己的资金最近周转不灵了”。

菜鸟就是菜鸟,人空随便说一说他就上当了,主动提出借钱给别人,帮他周转。

等钱汇出去了,这位网络老大哥也跟着消失了,不久以后又以新的名字,继续出现在网上。

六、传销诈骗:网上传销?你没听过吧。

其实我也只遇到过一、两回。

有人把传销的那套把戏搬到了网上,经过重新包装后,以所谓网络营销的模式来骗钱。

首先给你发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他们公司新推出的一个产品质量如何如何,可以包退包换,完全没有风险。

当你购买了多少套后,就自动成为他们的销售人员,你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下线…… 七、出书诈骗:如果你是一个网上文学爱好者,经常在BBS和某些文学网站上发表文章。

也许有一天,你会接到这样一封信。

信上说,他们是某某编纂委员会的,目前在编纂《中国XX网络文学精品选》并将在全国发行,你只要汇几百块钱,购买十套书分销,就能让你的大作刊登进文选。

八、大奖赛诈骗:如果有人发E-mail给你,告诉你中大奖了,你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这可不是别人电脑出了故障,好运突然降临到你头上,这又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

他可能会让你汇几块钱去确认一下,或者让你支付邮资以方便他们出寄。

笔者还在网上遇到过这样的陷阱。

在某个人主页上看到XX征文大赛的通告,征文题目不限、内容自拟,获奖者除了获得很高的奖金外,其作品还会被收入《XXX》,而报名的条件只需你交纳五元的报名费。

别小瞧了这五块钱,这可是人家费尽心机想骗到手的。

有的大奖赛不收报名费,可是他却骗取你的稿子,拿到别的地方发表赚钱。

九、邮购诈骗:在某些网站上提供可以邮购某些特殊用品的服务,价格相当优惠。

这些特殊用品一般是法律禁止的或不受保护的。

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这些网站甚至会这么说,你可以先寄一半的购物款,等货收到了再付另一半。

但当你真的把钱寄了过去,收到的东西往往跟广告上的有很大出入或者根本就收不到邮件。

因为你想邮购的东西往往是法律禁止的,所以你即使被骗得再狠也不敢报案。

于是这些骗子就是抓住人们这样的心里大肆行骗。

十、广告诈骗:网上有很多付费广告,一些个人网站就是靠这些广告收入维生。

但是这些广告的点击率通常不高,于是这些网站的站长想了个办法,把这些广告的链接改成某些吸引人的文字,以E-mail的形式发到你的信箱。

你想看看这些链接到底是什么,那么就被骗去替他点击广告了。

网上还有一种针对普通百姓的在线付费广告,如 Spedia。

这些广告要让你在上网的时候,不断地看它的广告,不停地点击,然后它支付你一定的报酬。

这些广告通常是国外公司的,想赚钱就必须先下载它的广告条。

可是国外网站下载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于是有不少“好心”的站长在他们的主页上提供高速的本地下载。

而这些下载下来的广告条有些被人动了手脚,你在网上看广告的时候,却是在替人家赚钱。

十一、枪手诈骗:在网上请人代考、替人捉刀写论文,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

不论是四级、六级,还是微软认证、托福,只要你出得起价钱,就会有一些考试大王替你代考。

原先这些“枪手”还是比较遵守职业道德的,一般替人代考的都是中翘楚。

可是这个市场是越来越大,利润高的惊人。

于是有那么一些水平不怎么高的人,也浪亦其中。

这些人胸无点墨却敢在各个网站上留言,然后凭借着其三寸不烂之舌,骗取别人的信任。

把钱骗到手了,再到考场上去转一圈,致于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十二、没谱的特许仅:在向投资者提供经营特许权时,有意隐瞒相关情况进行诈骗。

通常以某种商业机会和特许产品展览做诱饵。

譬如说,有的提出低价出售数以百万计的电子邮件地址名单,而有的则提供收信人的代理服务器号码,但实际情况却是:提供代理服务是违反当地网络服务商规定的,而所谓的电子邮件地址不是失效的就是错误的。

还有...

跪求网络诈骗的案例

三、劳务诈骗:余小姐毕业于某外语学院,工作之余一直想做兼职。

一次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招翻译,她发信应聘,对方先发来一篇文章让她翻译,随后就“正式录用”了。

双方通过网络传递文件,约定每月底按工作量付酬。

于是余小姐为对方翻译了不少文件及技术资料,但到了该结算酬劳时,对方却迟迟不将钱汇入她提供的账号。

余小姐发信去询问也再没答复,这才知道是白干了。

四、情感诈骗:中国人有扶危救难的传统,一方有难,总会有八方来支援。

可惜这良好的传统也正在被某些网上骗子利用。

他们往往会写一封感人至深的求助信,通过群发系统在网上到处散发。

在信上可能会有一个子虚乌有的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床上等待你的援手,或者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因种种原因需要您无私的援助。

有时他们甚至还会在网上建立一个主页专门来报道这件事,把故事编得好像真的一样。

善良的人们往往不加防备,纷纷慷慨解囊,不料却中了骗子的圈套。

五、交友诈骗:不少人喜欢在网上交友、聊天。

一些骗子经过精心包装,在网上粉墨登场。

这些人在网上专门盯着那些菜鸟下手,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才学、风趣,把菜鸟玩弄于掌握之中。

等到时机成熟,他会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向菜鸟大吐苦水“如今生意难做,自己的资金最近周转不灵了”。

菜鸟就是菜鸟,人空随便说一说他就上当了,主动提出借钱给别人,帮他周转。

等钱汇出去了,这位网络老大哥也跟着消失了,不久以后又以新的名字,继续出现在网上。

六、传销诈骗:网上传销?你没听过吧。

其实我也只遇到过一、两回。

有人把传销的那套把戏搬到了网上,经过重新包装后,以所谓网络营销的模式来骗钱。

首先给你发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他们公司新推出的一个产品质量如何如何,可以包退包换,完全没有风险。

当你购买了多少套后,就自动成为他们的销售人员,你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下线…… 七、出书诈骗:如果你是一个网上文学爱好者,经常在BBS和某些文学网站上发表文章。

也许有一天,你会接到这样一封信。

信上说,他们是某某编纂委员会的,目前在编纂《中国XX网络文学精品选》并将在全国发行,你只要汇几百块钱,购买十套书分销,就能让你的大作刊登进文选。

八、大奖赛诈骗:如果有人发E-mail给你,告诉你中大奖了,你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这可不是别人电脑出了故障,好运突然降临到你头上,这又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

他可能会让你汇几块钱去确认一下,或者让你支付邮资以方便他们出寄。

笔者还在网上遇到过这样的陷阱。

在某个人主页上看到XX征文大赛的通告,征文题目不限、内容自拟,获奖者除了获得很高的奖金外,其作品还会被收入《XXX》,而报名的条件只需你交纳五元的报名费。

别小瞧了这五块钱,这可是人家费尽心机想骗到手的。

有的大奖赛不收报名费,可是他却骗取你的稿子,拿到别的地方发表赚钱。

九、邮购诈骗:在某些网站上提供可以邮购某些特殊用品的服务,价格相当优惠。

这些特殊用品一般是法律禁止的或不受保护的。

为了骗取他人的信任,这些网站甚至会这么说,你可以先寄一半的购物款,等货收到了再付另一半。

但当你真的把钱寄了过去,收到的东西往往跟广告上的有很大出入或者根本就收不到邮件。

因为你想邮购的东西往往是法律禁止的,所以你即使被骗得再狠也不敢报案。

于是这些骗子就是抓住人们这样的心里大肆行骗。

十、广告诈骗:网上有很多付费广告,一些个人网站就是靠这些广告收入维生。

但是这些广告的点击率通常不高,于是这些网站的站长想了个办法,把这些广告的链接改成某些吸引人的文字,以E-mail的形式发到你的信箱。

你想看看这些链接到底是什么,那么就被骗去替他点击广告了。

网上还有一种针对普通百姓的在线付费广告,如 Spedia。

这些广告要让你在上网的时候,不断地看它的广告,不停地点击,然后它支付你一定的报酬。

这些广告通常是国外公司的,想赚钱就必须先下载它的广告条。

可是国外网站下载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于是有不少“好心”的站长在他们的主页上提供高速的本地下载。

而这些下载下来的广告条有些被人动了手脚,你在网上看广告的时候,却是在替人家赚钱。

十一、枪手诈骗:在网上请人代考、替人捉刀写论文,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

不论是四级、六级,还是微软认证、托福,只要你出得起价钱,就会有一些考试大王替你代考。

原先这些“枪手”还是比较遵守职业道德的,一般替人代考的都是中翘楚。

可是这个市场是越来越大,利润高的惊人。

于是有那么一些水平不怎么高的人,也浪亦其中。

这些人胸无点墨却敢在各个网站上留言,然后凭借着其三寸不烂之舌,骗取别人的信任。

把钱骗到手了,再到考场上去转一圈,致于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十二、没谱的特许仅:在向投资者提供经营特许权时,有意隐瞒相关情况进行诈骗。

通常以某种商业机会和特许产品展览做诱饵。

譬如说,有的提出低价出售数以百万计的电子邮件地址名单,而有的则提供收信人的代理服务器号码,但实际情况却是:提供代理服务是违反当地网络服务商规定的,而所谓的电子邮件地址不是失效的就是错误的。

还有...

电子商务诈骗案例分析

融资诈骗:融资,反被人融资 案例2003年时,余先生投资5万元开了一家小企业,如今的资产已增至20多万元,企业发展势头相当不错,但苦于资金有限,因此想通过融资扩大业务。

他先后找过十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中介公司,有些投资商看企业规模较小而一口回绝,有些虽然收下了项目材料,但之后就杳无音信。

就在余先生快失去信心之时,终于遇见一家表示有兴趣的投资公司。

这家公司自称是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风险投资公司,有项目专员、助理、副总、总监,像模像样,对余先生的项目询问得很详细,评价也很好,投资部总监还表示“先做朋友、再做项目”。

当时,余先生非常感动,因此投资公司提出要考查项目的真实性,并且按惯例由项目方先预付考察费时,他毫无防备之心。

钱寄出去之后不久,余先生发现那家投资公司的电话、投资总监的手机号码全都变成了空号…… 点评很多创业者认为,融资就是别人给钱,不会遇到骗子,因此就有了麻痹思想。

其实,诈骗者远比人们想象的高明,他们利用创业者等米下锅又急于求成的心态,先是夸口公司规模、专业程度以取得创业者的信任,然后对融资项目大加赞赏,让创业者觉得遇上了“贵人”,最后借考察项目名义骗取考察费、公关费等,收费后就销声匿迹。

因此,对创业者来说,融资虽很重要,但找一家正规的投资公司更重要。

除了要对投资公司的背景进行全面调查,还需2000要保持警惕的心态,特别是对各种付款要求,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可用法律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合作诈骗:馅饼,其实是陷阱 案例李先生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代理业务,原本以为金钱交易全在上下家,他只要事成后收取代理费,风险不大,没想到依然“中招”。

一天,李先生接到自称是湖北振兴实业总公司业务经理打来的“合作”电话,委托他作为其公司“拳头产品”———高分子净化膜华南地区总代理,并随后寄来了详细资料,包括产品介绍说明书、可供产品目录、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高分子净化膜销售补充说明书等。

李先生看其手续齐全,便在专业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几天后便有了“回音”,广东某养殖户来电说急需4000米高分子净化膜,金额共计27万元。

李先生一算,可赚几万元的代理费,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于是马上和上家联系。

上家很爽快,答应把一批去汕头的货调往广州,但需立即支付货款。

李先生通知下家后,对方立即派人送来了上万元的订金,表示实在太忙,需要李先生帮忙先提货,事后会加付提货费。

因为不想放弃到手的“肥肉”,李先生帮着提货并垫付了货款,可第二天事情全都变了:下家表示暂时不需要这批货了,而上家的“负责人”怎么也联系不上,“馅饼”变成了“陷阱”。

点评这是一个“连当诈骗”的典型案例,行骗对象以从事代理、中介、咨询等业务的创业者为主。

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遇到上下家接踵而来的“好事”,那就要千万小心了。

对付这种骗术,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然后冷静地考察上下家。

对于上家,要对厂家实力、供货能力、产品质量等一一了解清楚,特别要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专业问题,看看其能否对答如流。

对于下家,如果碰到那种接几十万元的大单子时毫不犹豫的“爽快人”,则要睁大眼睛了。

网络诈骗:便捷,行骗也方便案例王先生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30年的“老供销”了,最近在某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上开了个账户,开始网上创业。

一次,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某位有着“高资信度”标志的客商低价批量提供优质黄沙,经验老道的王先生并未急着下手,而是通过工商部门了解供货商的情况。

在确认供货商的“身份”后,王先生便从下家那里预收了30%的货款,按照网上提供的账号汇了过去,可他等的黄沙船却迟迟到不了上海,下家又三番五次地催他交货,一急之下他只好亲自前去催货。

到那里后王先生发现,那家企业确实存在,不过只做钢铁贸易,不搞建材,而且从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至于网上的那家企业,是行骗者盗用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后虚构的。

最后,由于不熟悉电子商务,“老法师”王先生赔了下家客户几十万元。

点评电子商务虽然有着快捷、便利的特点,但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风险更大。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高科技来移花接木,借用正规企业的名号行骗,不少创业者由于不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特点而上当受骗。

其实,网络只是交易的一种媒介,通过网络获得商业信息后,必须进行网下的考察。

特别是业务量大的单子,高利润的项目往往风险也相对较高,创业者更要小心谨慎,亲自走访是非常必要的,不能仅是坐在家中敲敲键盘。

有条件的话,可请投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把关。

此外,目前网络传销活动日益猖獗,创业者在网上“冲浪”时要慎入传销陷阱。

网络诈骗有没有破案成功案例

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北 京 市 第 一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刑 事 裁 定 书 (2007)一中刑终字第01756号 原公诉机关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赵某某,男,35岁(1972年1月11日出生),汉族,出生地河南省禹州市,小学文化,农民。

因涉嫌犯诈骗罪于2006年11月13日被羁押,同年12月15日被逮捕。

现羁押在北京市房山区看守所。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赵某某犯诈骗罪一案,于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作出(2007)房刑初字第217号刑事判决。

原审被告人赵某某不服,提出上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上诉人赵某某,认为事实清楚,决定不开庭审理。

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赵某某与张红军(另案处理)在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地区以贩卖假古董为业。

2006年10月26日下午,被害人朱昌火在天桥见赵某某与张红军在摆摊卖“古董”遂上前询问。

张红军、赵某某谎称展示的碗、杯等物品均是古董,后以人民币2800元的价格卖给朱昌火18件仿古玉器和陶瓷制品。

同年10月28日,被告人赵某某与张红军又到朱昌火家中,以人民币500元的价格卖给朱昌火1件仿古假玉狮子。

后朱昌火到北京博古艺院做鉴定,证实所买物品均为假货。

2006年11月13日,被告人赵某某应邀再次到朱昌火家卖假古董时被群众抓获。

后朱昌火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审法院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证人马玉海、鲁兴红、温超远、冀克刚证言,被害人朱昌火陈述,物证照片,文物鉴定书,扣押物品清单,报案记录,到案经过,工作说明,情况说明,身份证明等证据。

根据以上事实和证据,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故依法判决:一、被告人赵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二、追缴被告人赵某某违法所得人民币三千三百元,发还被害人朱昌火。

上诉人赵某某的上诉理由是:其没有欺骗被害人,且只卖出800元的物品,原判量刑过重。

上诉人赵某某在本院审理期间未提供新的证据。

经二审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与一审相同,本院经审核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上诉人赵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的欺骗手段,骗取公民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

对于赵某某提出的上诉理由,经查,其伙同他人以仿古制品骗取他人钱款,符合法律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亦应共同承担刑事责任。

原判对其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量刑,于法有据。

故赵某某的上诉理由不足,本院不予采纳。

原审人民法院根据赵某某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所作出的判决,定罪、适用法律正确,量刑及判处罚金的数额均适当,对追缴违法所得的处理亦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审 判 长 柏 军 审 判 员 宋 磊 代理审判员 马惠兰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范慧娟

诈骗案例分析(急)

诈骗案例分析 某日,李女士在家接到一个语音提示电话称:“您的电话5161217已欠费,我们准备给您停机,如需查询请按“0”如有疑问请按"9"选择人工服务。

”李女士不假思索按了“9”键,电话被转接,一名自称电信公司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李女士的姓名、身份证号后,告诉她可能遇到诈骗了,并称稍后让公安机关部门联系她。

随后,一名自称当地某派出所民警的男子打来电话自报姓名和警号后说:“你名下的这个电话号码和用来扣费的某银行卡涉入一起全国性洗钱案。

” 对方的话让瞿女士很吃惊:“我一直遵纪守法,怎么会卷入洗黑钱呢,这可是大罪。

”李女士认为是有人盗用了自己的资料参与犯罪,立即向对方问询。

民警开始安抚她的情绪,让她别着急,称可能是犯罪分子动了手脚,“我给你接反洗钱的中心主任,他是这起案件的报案人,或许他更了解情况。

” 随后,这名男子把电话转到“反洗钱中心”,一名自称“中心主任”的男子分析说李女士的信息可能被盗,被不法分子利用了。

这话让李女士彻底震惊了。

警告李女士:“您的账号涉案,将被冻结,否则钱会被犯罪分子转走。

”“中心主任”表示,如果希望财产不被冻结,必须在当天下午1点前把钱转到安全的账户里。

接完电话后,为了杜绝自己上当受骗,她拨打了当地的114查号,手机上显示的号码确实是当地公安局的电话。

李女士彻底相信了,便在“中心主任”的电话遥控下,通过ATM机把几张银行卡内共计259万多元的现金,全部转到了“中心主任”指定的“安全账户”。

在操作完成后,“中心主任”称48小时后他会同李女士联系,并要求李女士绝对保密,若影响案件破获,后果自负。

两天后,“中心主任”没有联系李女士,李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只得赶紧报案。

案例分析 此类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是: 1诈骗分子一般选择独自在家的老年人为行骗目标; 2使用语音电话提示后转接人工的方式,市民通常会习惯性地相信通话对象就是电信工作人员; 3诈骗分子往往冒充警察、电信公司或其他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多次给事主打电话,设下层层圈套;以银行卡欠费、涉嫌洗黑钱或账号被犯罪团伙利用为名,打电话诱骗、恐吓当事人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再通过网上银行将资金迅速转移,非法牟利。

事实上,司法机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由于诈骗人往往掌握受害人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特别是个别不法网络运营商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任意显号技术软件,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时,可任意使受害人来电显示为其所在地司法机关的电话号码,受害人通过查询确认这些信息真实后,很容易上当受骗。

电信诈骗犯罪背后的犯罪网络 电信诈骗的犯罪组织比其他犯罪组织更为复杂。

这类犯罪组织往往是多个犯罪组织纠合在一起,分为导演组、话务组、取款组、网络组、洗钱组等,每组都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相对独立运作,相互利用谋利。

每组都有一个管理者,各个组织在实施诈骗前,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

导演组是这类犯罪组织的核心,操纵整个犯罪过程。

他们负责编写“剧本”,即打电话时怎么说,对方怀疑后如何应对等。

导演组还负责“分配”任务,获得居民的通讯信息后,把这些信息分配给不同的话务组拨打诈骗电话;话务组的电话都是通过网络组负责的技术平台拨打出去的,这个平台从网络运营商那里获取线路,提供电信服务器及改号服务等;一旦有人上当向账户打款,导演组立刻将大额款项分流到数个账户里,然后派取款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被骗款项;取出的钱被汇总后交给洗钱组,赃款最终流向犯罪分子手中。

那我们如何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 提醒大家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首先向公安机关“110”报警核实,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千万不要汇款。

或尽快告知家人或与朋友商量。

从以往经验看,骗子往往不让对方有时间思考,很多人把钱一汇走就清醒了。

且真正的公检法部门如果要转账和冻结账号,都有严格程序和书面通知,同时必须有两位以上工作人员到场才能进行,不可能凭几个电话就可以冻结账号或让人转账的”。

接到这类诈骗电话后,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部门举报,以提供线索便于破案和采取防范措施。

公众在接到类似电话时,可以通过下列三个渠道核实信息: 1.拨打电信公司统一客服电话10000号进行核实; 2.通过当地公安分局的值班电话对“民警”身份进行核实; 3.拨打银行统一客服电话,向银行有关人员进行咨询。

我有四点建议,一是多看新闻多上网,及时了解电信诈骗的案例发生情况; 二是不管是什么借口,只要号码不熟悉,就不予理会; 三是在接了对方电话的情 况下,只需按对方号码拨打回去,电话会打到被冒充的部门,一下子就能识破骗局; 四是不管什么情况,不轻信、不转账、不给钱,因为公检法司执法部门是不会要求当事人直接转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