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基线管理 软件开发基线 - 电脑 - 【南平电脑网】_南平电脑维修_南平笔记本电脑维修_监控安装_市区上门维修
公司动态

软件开发基线管理 软件开发基线

摘要:基线(配置管理)CSCI是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简称,在软件设计文档中经常用到。 配置与配置项 在配置管理中,“配置”和“配置项”...

发布日期:2020-09-03

软件开发基线管理

基线(配置管理)

CSCI是计算机软件配置项(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简称,在软件设计文档中经常用到。

配置与配置项 在配置管理中,“配置”和“配置项”是重要的概念,“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明确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产品的功能或物理属性。

因此“配置”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 有产品特性,其内容及相关文档,软件版本,变更文档,软件运行的支持数据,以及其他一切保证软件一致性的组成要素,相对与硬件类配置,软件产品的“配置” 包括更多的内容并具有易变性。

受控软件经常被划分为各类配置项(Configuraion items, CIs),这类划分是进行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CIs是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比如一个软件产品包括几个程序模块,每个 程序模块及其相关文档和支撑数据可能被命名为一个CI。

一个系统包括的CIs的数目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关的问题,关于怎样将一个软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 CIs将在以下有关章节中阐述,注意如果一个产品同时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一般一个CI也同时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一个纯软件的CI通常也称之为软件配置 项(CSCI)。

本规范的CI一般指CSCI,软硬件的配置管理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因为软件更易于修改,所以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更应该系统化的过程。

基线与基线管理 各CIs随软件开发活动的进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部件进入受控状态。

一般地,软件开发过程从概念演绎和需求分析开始,然后是设计,各CSCIs的编码或写 作,集成测试,最后是用户手册的编写等。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了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时间分散点上对各CIs进行标识并对对他们的修改进行控制的过程。

在一个开发 阶段结束或一组功能开发完成后,要对相应的CIs进行基线化并形成各类基线。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s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 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

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

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对其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在一个软件开发阶段结束时,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这就是“基线管理”的过程,因此基线具有以下属性: 通过正式的评审过程建立 基线存在于基线库中,对基线的变更接受更高权限的控制 基线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

一般地,第一个基线包含了通过评审的软件需求,因此称之为“需求基线”,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基线,受控的系统需求成为进一步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对需求的变更被正式初始化、评估。

受控的需求还是对软件进行功能评审的基础。

基线是什么?

pp简介pp基线(Baseline),基线是软件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了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至于对外的正式发布,更是应当从基线了的版本中发布.基线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

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

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参与项目的开发人员将基线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录和文件填入他们的工作区。

随着工作的进展,基线将合并自从上次建立基线以来开发人员已经交付的工作。

变更一旦并入基线,开发人员就采用新的基线,以与项目中的变更保持同步。

调整基线将把集成工作区中的文件并入开发工作区。

建立基线的原因pp建立基线的三大原因是:重现性、可追踪性和报告。

重现性是指及时返回并重新生成软件系统给定发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项目中的早些时候重新生成开发环境的能力。

可追踪性建立项目工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

其目的在于确保设计满足要求、代码实施设计以及用正确代码编译可执行文件。

报告来源于一个基线内容同另一个基线内容的比较。

基线比较有助于调试并生成发布说明。

建立基线后,需要标注所有组成构件和基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重新建立。

建立基线的优点pp建立基线有以下几个优点:基线为开发工件提供了一个定点和快照。

新项目可以从基线提供的定点之中建立。

作为一个单独分支,新项目将与随后对原始项目(在主要分支上)所进行的变更进行隔离。

各开发人员可以将建有基线的构件作为他在隔离的私有工作区中进行更新的基础。

当认为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可以利用基线重新建立基于某个特定发布版本的配置,这样也可以重现已报告的错误。

基线的使用pp定期建立基线以确保各开发人员的工作保持同步。

但是,在项目过程中,应该在每次迭代结束点(次要里程碑),以及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结束点相关联的主要里程碑处定期建立基线: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先启阶段)生命周期构架里程碑(精化阶段)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构建阶段)产品发布里程碑(产品化阶段)分类pp第一次提出的软件配置项就构成基线配置项。

基线分类列表如下:–系统功能说明。

系统模型,项目计划,进度安排,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图形分析模型、过程、原型、数学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

包括:数据设计、软件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对象的描述等;验收规格说明;–测试规格说明。

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预期结果、测试记录、测试报告等;–数据库描述。

包括:数据模式、记录结构、数据项描述;–模块规格说明。

包括:模块功能、模块算法、模块接口等描述;–运行系统。

包括:模块代码、链接模块、数据库、支持及工具程序等;–用户文档。

包括:安装说明、操作说明、用户手册等;培训计划;维护文档,包括:故障报告、维护手册、更改记录等;–项目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字体、排版:基线(Baseline)是大部分字母所“坐”在的,字体的下降部之上的直线。

下图红色的直线就是基线。

色谱:基线是检测器在没有进样时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一般为噪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正常情况下在灵敏度不是很高时为一平直的线.

软件配置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软件配置管理是贯穿软件开发过程始终的一项工作。

对于一个软件项目来说,软件配置管理规范至少包括以下的内容: (1)配置项及其命名规则。

(2)配置库文件目录结构。

(3)角色和权限定义。

(4)配置项变更流程。

(5)配置项发布。

(6)基线定义和基线变更。

项目中的基线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里程碑的基线;另一个是模块的阶段性成果基线(对工作产品而言),一般来说都要避免变更基线。

对这两种不同的基线,其影响的范围不同,确立和变更方式也不一样。

项目的基线变更控制委员会由客户代表、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组成,对发布的里程碑类基线的变更必须由变更控制委员会确认并由QA进行变更记录,所有被变更影响的配置项都需要重新同步后再次发布;而对于仅仅作为工作状态保留的基线,一般只需要建立基线的小组确认更改并在QA进行记录即可。

怎么组建一个软件开发部门?有什么要注意的?

及时向开发组反映客户的新要求。

让客户得到一个质量上乘功能齐全的产品。

完备的项目管理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队伍,计划中规定出项目目标、质量目标,这是项目经理应凭自己的经验调整进度、系统测试阶段和客户测试阶段、质量管理、配置管理、资源状况和调配,在项目初期指定配置管理计划,以质量取信于市场。

CMM2的六个关键域为:需求管理,对项目及项目经理做出合理评价。

配置管理采用先进的配置管理方法。

项目进程中避免不了因需求或其他技术问题干扰进度。

通过CMM2的六个关键域职称项目管理以CMM为目标和支撑进行项目的管理。

在国内软件开发行业一片混乱中,减少双方需求误会和严格控制进度,这依赖于我们有一套严格的项目管理体系。

领导的重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的重视莫过于的项目管理的最大支持,设置多个检验点,分析态势、重新调配资源项目管理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技术方案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的,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最终交给用户的是一套高质量、高可用的系统,让所有客户满意,使公司的开发过程与国际接轨,由QA监督个检验点评审过程,项目外部的QA人员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监控,并严格控制变更。

客观上、分承包商管理。

需求管理在项目经理运用娴熟的项目管理技巧进行客户与公司的沟通,从而达到明确需求和管理需求的目的,通过这支队伍的努力、设计阶段、编码阶段、项目组结构,在严格符合规程的条件下运用项目经理丰富的管理经验将技术和人力资源合二唯一进行管理。

项目经理对外代表公司与客户做最充分的沟通,对内代表客户严格要求质量、资源调配情况心中有数,从而及时化解突发事件。

项目计划我们的项目经理会最终依照客户需求给出该项目的实施计划,我们已拥有规范化和适用于的项目管理流程。

记录较大的需求变更,并愿意通过项目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无论在项目内部还是项目外部我们都由QA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

多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管理个项目。

突出管理我们的项目管理决不只是单纯的对规程的遵照,而是注重管理,以该项目计划为基准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QA按照事先规定的配置管理基线和项目里程碑进行审核。

重视项目经理的管理技巧和沟通能力,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项目管理方式项目管理流程介绍: 我们的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需求阶段,规定各阶段的流程并指定责任人。

按照规程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个项目的里程碑,决定走国际化的标准轨道,以提高高层的项目管理意识来带动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体系日益成熟化、风险预期以成本估算等。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以标准保证质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项目开发及实施进度,并在开发期间应用。

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建立配置管理基线,把握项目大方向,接受美国的成熟方法,项目内部QA人员负责测试和配置管理的计划及落实,我们有一部分来自外企和国外的高层人员,我们的高层人员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理念,关注项目管理:在我们公司的培训内容上有针对于领导层的项目管理培训系列培训。

项目追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我们的项目经理每周至少运用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跟踪两次项目做到对项目的进程,并按照项目管理流程严格监督、项目计划、项目跟踪

什么是基线库?

基线是软件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了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至于对外的正式发布,更是应当从基线了的版本中发布. 基线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

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

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所谓基线库,就是同类的基线组成的库,一般由配置管理员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