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与印度软件公司 印度第一大软件公司 - 电脑 - 【南平电脑网】_南平电脑维修_南平笔记本电脑维修_监控安装_市区上门维修
公司动态

中国软件与印度软件公司 印度第一大软件公司

摘要:为什么印度的软件行业比中国发达?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

发布日期:2020-08-28

中国软件与印度软件公司

为什么印度的软件行业比中国发达?

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

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

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

”同时,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

”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

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

第二,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

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

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

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

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

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而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实实在在的引擎。

第三,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

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

因此,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

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

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

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

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

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

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在全印度GDP份额超过了2%。

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

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对集权的公司,创始人阿芝姆·普莱姆杰拥有超过八成的股份,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也不大,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

NIIT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

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培训,直到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1.8万元。

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

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为塔利班编写软件”而被印度政府调查,事实证明纯属莫须有。

分析一下印度软件模式的成功因素,关键在于引进CMM认证,CMM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搞的一套软件工程标准,C...

印度软件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中国软件不能象印度那样?缺少什么...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看你从那个方面来对比中印两国的软件水品? 如果从创汇能力来说,中国的软件水平还只是小学水平,对比一下双方的年报就知道了。

如果从软件创新、个人软件水平来看,中国的软件水平一点也都不比印度差。

印度他拥有许多软件工厂(就像中国拥有许多的制造工厂一样),把软件当作元器件一样来生产,可管理、可控制以及可信度方面都做得不错,很受欧、美软件公司的信任,所以他们都会把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软件管理控制一般还是控制在欧美企业)外包给印度的软件工厂,象现在很多在中国销售的欧美的仪表、通信软件都是印度认开发的。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比较远。

当然语言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一位项目管理人员说的)

印度的软件业发不发达?

非常发达,全球老大 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

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

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

”同时,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

”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

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

第二,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

我们都知道,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

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

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

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

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而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实实在在的引擎。

第三,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

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

因此,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

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

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

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

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

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

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

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在全印度GDP份额超过了2%。

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

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对集权的公司,创始人阿芝姆·普莱姆杰拥有超过八成的股份,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也不大,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

NIIT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

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培训,直到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1.8万元。

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

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为塔利班编写软件”而被印度政府调查,事实证明纯属莫须有。

分析一下...

印度的软件业发不发达?

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

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非常发达,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

NIIT成立于1981年、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

第二,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

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班加罗尔是软件业的血汗工厂,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那就是CMM是硬文凭、是护照,没有它,连软件国际市场的门都难以迈入。

”同时。

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据麦肯锡预测:1.8万元,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比如:人才流失,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

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

今天,绝大部分是出口,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能不能制订中国自己的软件业标准。

我们都知道,它实际上也是美国标准。

不过,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

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

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

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

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

70年代,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但不妨换个思路,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

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

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

换言之。

前两年,回国后掀起了一股CMM初级认证热潮,班加罗尔的程序员们也在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软件订单埋头苦干。

这些订单可能已经被倒手好几次、安装。

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

因此,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

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投资也不大,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而且这种代工受美国经济影响很大、培训,直到学生毕业,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

”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一旦美国经济不景气。

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模式是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

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

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标准太多则造成没有标准的现实局面,照搬CMM是一条路子,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印度占了60%以上;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一批中国软件企业老总去印度考察一番,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对西方列强而言,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中国连成为“血汗工厂”都很艰难,因为中国的软件业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标准。

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还处于观望状态,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

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

印度软件比中国发达吗

印度有什么、办公软件啊在世界范围内小有名气?国内好歹有些杀毒软件啊、游戏软件啊。

但是有什么用呢。

充其量也就是软件业的工厂而已。

由于印度的英语基础比国内好,所以软件外包业的规模相对大些印度的软件业基本属于外包型,就是给别人打工,贴别人的牌子

在网络时代,远程外包能给发包企业或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谓软件外包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他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的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有效地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软件外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目前,全球软件的销售额为6,000亿美元,而其中软件外包的销售额即达到500~600亿美元。

预期到2005年软件外包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软件外包的大幅度增长为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印度和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公司开始介入软件外包这一领域。

目前软件外包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大连以及深圳等城市。

以北京为例,有40%的软件企业参与外包项目,软件行业60%~70%的营业额来自外包。

在上海和北京,一个软件外包工程师的月薪达到7,000~10,000元人民币,而同样能力的软件工程师在武汉只需要三~四千元人民币。

资本的特征是向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动,所以,近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有大量的东部软件公司准备迁移到中部地区,目前首选的地区主要是武汉和西安。

软件外包将为中国软件业带来什么呢?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机会,还有先进的软件开发管理流程,以及严格的软件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我国的软件产业将逐渐地告别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时代,进入工程化、规模化的开发领域。

为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 我国政府正全力为这些软件外包公司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已经在多个重点城市建立开发区,设立多个全新的软件开发园区,并对于入园的软件企业给予相当优惠的政策条件。

但是,仅有政策条件和环境条件是不够的,对软件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源成本,能否提供多数量多的、成本较低并在质量方面满足需要的软件外包工程师是我国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条件。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现状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

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

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

现在,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也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

IT外包服务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IT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与硬件外包相比,软件外包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目前印度是软件外包最大市场。

除此之外,爱尔兰,以色列和中国也是软件外包的主要市场。

IDG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1000亿美元。

全球软件外包的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其中美国占40%,日本占10%。

外包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

其中,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业80%的收入依赖软件外包业务,印度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

而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

现在,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

虽然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一直高速增长,但截至目前,IT外包服务的用户群还相当狭小。

就IT外包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而言,还主要局限于基础架构层面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桌面设备的支持与维护。

2003年IT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只有人民币42.6亿元。

其中IT运营管理外包服务的规模为21.6亿,应用管理外包服务为1.5亿,软件外包19.5亿。

计世资讯的《2003~2004年中国IT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 2003年中国IT外包市场规模达3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5%。

中国软件外包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日本和美国。

趋势与预测 BPO成为未来外包发展的趋势。

合作关系及无缝集成模式将成为外包的主要方式 外包市场集中度较高 外包市场成熟,形成了规范的外包市场 IT外包在行业中的应用深入 国内的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为: 由市场不成熟高度分散走向市场逐渐成熟集中 国内外包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将成为继印度后新的外包产业中心 IT外包服务结构转化,服务向高端发展 软件外包大型企业出现 我国软件外包业赶上印度还缺什么? 中国经济巨大的成功使人们不禁推测: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很快将和印度不相上下。

但是麦肯锡公司最近对中国软件部门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要想在软件外包业对印度形成威胁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首先,中国必须巩固其高度分散的软件行业,培育获得大型国际项目所必需的规模和技术。

目前,中国向这个方向所做出的努力还并不多。

差距 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IT业正在健康的扩张。

近几年,中国IT行业专门人才的数量增长很快。

从1997年起,软件和IT行业的年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2%,2003年达到68亿美元。

尤其是,这个行业中,2000年到现在,说英语的毕业生(在软件外包业中很重要)翻了一番,已经超过2400万。

但是,中国IT业自身的很多不足,致使这些变化不能被彻底的利用。

尽管中国IT行业的收入在增加,但是却只有印度的一半(印度IT行业每年的收入是127亿美元)。

中国IT行业的增长受国内需要的驱使,其多数客户都是中小型的中国企业,他们需要的是根据他们的需要专门为他们定制的软件。

中国初生的软件外包业务只点到IT...

中印软件产业的差别在哪里?

中印软件产业的差别在哪里?我的认识:我没有专门的研究过中印之间在软件产业上差距原因何在,考虑了一下,形成下面的想法:在现在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一般认为,中国形成了在产品制造外包方面的优势,所谓世界的“制造车间”,印度形成了在软件外包方面的优势,所谓世界的“办公室”,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双方在一些基础资源起点上的不同,如香港、台湾、新加坡这些和中国大陆的渊源比较深的地方制造产业向大陆的转移,中国所具有的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而印度由于语言上的优势,更容易和西方国家在软件产业上实际对接。

由于产业转移起点上的不同,逐渐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即在马太效应、规模效应、经验效应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强者愈强,带动本国资源更多的投向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从而建立起产业优势。

所以如果说中国软件产业和印度的差别所在,应该说主要是在接包能力上的差距,而这个差距来源于起点上的不同,也来源于长期的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印度的软件业类似于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已经善于承接标准化制造业务,而印度善于承接标准化软件外包业务。

制度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肯定是对中国软件业的一个严重制约。

有提议正版软件应该把价格降到盗版软件的价格从而打击盗版,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正版软件实际上不但承担研发的成本,而且承担开发的风险,可能开发的10个软件只有5个可以赚钱,且只有一个能够市场畅销,但是盗版却不但不承担研发成本,而且只针对畅销产品向市场铺货。

如果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对盗版进行抑制,单纯的市场行为很难有所大作?/p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措施可以采用,比如在线注册升级,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等,可以适当在盗版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软件开发公司提供新的利润空间。

中国软件产业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做外包,我们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细致,所以速度、质量上不去;如果做自主研发,我们对从需求到产品的转化理解上还不够深。

因而除了项目制的配套软件开发之外,产品化的软件开发难以形成广泛市场影响的产品。

国内具有CMMI5的软件企业有哪些

Ltd 于2005年3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联想软件公司 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首家企业整体通过CMM第五级认证的企业。

4.华为印度研究所 (Huawei Technologies co,是日本NEC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共同出资成立的软件企业。

12.埃森哲全球信息技术中心(大连) (Accenture Global Delivery Centre - China delivery Centre 于2005年4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 Ltd 于2002年12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是首家获得CMM第五级认证的中国企业,此外华为北京研究所和南京研究所已经通过CMM第四级认证 1.摩托罗拉中国软件中心 (GSG China 于2000年9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是中国首家获得CMM第五级认证的企业,是中国软件出口的龙头企业。

7.惠普中国软件研发中心 (金桥) (HP China Software Solutions Center 于2004年6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是全球三大解决方案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惠普在亚太地区的唯一一个。

19.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是毕博管理咨询的第一家全球软件开发中心,也是富士通软件事业本部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的基盘软件开发中心。

15.新电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 (N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于2003年8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

8.塔塔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T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anghai)Co.长沙新宇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5日 通过了CMM 5和CMMI 5 23。

2.沈阳东软股份有限公司 (Shenyang Neusoft Co., Ltd 于2003年3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

5.新宇科技集团(北京) (Newsky Technology Group 于2003年9月通过CMM和CMMI第五级认证,是中国第一家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的企业。

6.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 (Dalian Hi-Think Computer Technology Co..,Ltd 于2006年12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的高科技研究中心, Ltd 于2004年2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是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外包机构。

13.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iSoftStone Information Service Corporation 于2006年3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Ltd. hangzhou branch 于2004年8月通过CMMI第五级和PCMM第五级认证,是中国通过PCMM第五级认证的首位企业。

3.大连海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alian Haihui Sci-Tech Co.。

10.北京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Ufsoft Engineering Ltd 于2004年12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上海有分公司) (AsiaInfo Technologies(China),Inc 于2007年2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21 . 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25该公司整体已正式通过了CMM5级的评估 22 ,是IT咨询以及软件服务提供商。

14.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 (Nanjing Fujitsu Nanda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于2006年4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16.华微软件有限公司(广州) (Huawei Software Co。

18.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Baosight Software Co,是中国著名的独立软件供应商., Ltd 于是2006年8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17.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 (CHINA PUT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于2006年11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Ltd 于2006年4月通过CMMI第五级认证。

是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和南京大学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软件公司。

11.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 (NEC-CAS Software Laboratories Co.。

9.毕博全球开发中心 (张江)(GDC) 于2004年12月通过CMM第五级认证

英语翻译浅析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对中国软件发展的启示摘要:科学作...

According to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ftware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Abstract: science a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 it is each country are adhering to development idea, all countries is also now development the proof of the truth. Software development as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oduct of water to refle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nowadays world development dynamic, consider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strong suppor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peed up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ascension.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the causes of the rapid rise to analysis, the place of key not India and China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with, not only from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way,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from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hair